“妙!妙!真是妙啊!但不知这高翔能不能行呢?就怕他不肯啊!”董卓担忧道。
“这个太师放心,贤侄张绣乃与高翔是同乡发小,派他附带金银去说服高翔,量高翔应该没有问题!”张济道。
董卓问道:“张绣汝可为之?”
“太师放心,这包在我张绣身上如不然愿拿头来献!”张绣信誓旦旦道。
“好!汝要是完成此事便是大功一件,对你之前的过错不但既往不咎还要给你加封进爵!”董卓道。
张绣道:“太师放心,不成功即成仁!”
“汝要用谁为帮手呢?尽管开口!”董卓道。
张绣道:“只身入虎穴,不用任何人!”
“好!我给你备一匹良驹!汝今夜就动身!”董卓道。
“喏!”张绣言罢就下去准备了。他是董卓的女婿,死心蹋地地为董卓服务,开创了董卓时代。
当时董卓奉诏前来。李儒劝他说,:“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
李儒的劝说下,董卓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坐享其成。
为了成就自己的霸业,董卓准备收降吕布,征询李儒的意见。
李儒曰:“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
董卓对李儒的话是言听计从,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赠与吕布。
结果,吕布成为董卓成功的最主要干将。
董卓执政后,李儒给董卓的第一个建议是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并荐蔡邕。董卓命征之,邕不赴。董卓大怒,使人谓邕曰:“如不来,当灭汝族。”。
卓见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且说董卓欲杀袁绍,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杀。”
这句话什么意思,朝廷江山还没坐稳,不能在这个时候杀袁绍。
事后侍中周毖说了一句话:“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可见袁绍杀不得。
曹操欲刺杀董卓,董卓以其事告之。
李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
董卓然其说,马上查明事实的真相。
李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
于是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要不是碰上陈宫,曹操的命就没了。
后来,曹操召集十八路诸候征讨董卓,势不可挡。
李儒又出一计:“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乃保无虞。”
为了发展董卓的实力,李儒又出了一个主意,“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
结果董卓安然退到长安,实力没有消耗。而十八路诸侯则不战而退。
董卓从洛阳撤退到荥阳后,李儒献计说,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胡轸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
董卓从其计,令吕布引精兵歇后。吕布正行间,曹操一军赶上。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
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
吕布骂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曹操先背叛董卓,吕布说得也没错。不过吕布背叛的次数更多。)”
此次战争结果,曹操肩膊中箭,被两个军士擒住,幸亏被曹洪所救。曹操来时,聚三万人马,此次回去,只有残兵五百余人。
袁绍与公孙瓒对阵。有人来长安报知董卓。
李儒对卓曰:“袁绍与公孙瓒,亦当今豪杰。现在盘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顺太师矣。”
卓曰善。次日,便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斋诏前去。二人来至河北,绍出迎于百里之外,再拜奉诏。
次日,二人至瓒营宣谕,瓒乃遣使致书于绍,互相讲和。二人自回京复命。瓒即日班师,又表荐刘玄德为平原相。
这件事极大地提高了董卓的威信和影响力。
董卓的成功,李儒立了大部分功劳,收吕布,败曹操,擢名流,立朝庭,攫财富,拒诸侯。李儒人聪明,懂兵法,还有战略眼光和心胸.
原来这张绣与高翔本是同乡,皆是武威祖厉人士,年龄也相差无几高翔略长张绣几岁,二人都是素有大志之人,均不愿在乡下谋生,所以很早就出外另谋生计了,高翔跟了马腾最终混了个酒泉郡手,张绣跻身于叔父张济最终混了个扶风副将,曾经的他们是及其要好的“哥们”,当然也是互相竞争的对手,二人从小就立志做好汉并发下誓言看今后谁混的如意、混的最好。
这夜月白风清,张绣匹马单枪出了长安城向扶风赶去,长安之去扶风按照常理自然要经过凉州军大营,但熟悉这一带地形的张绣绕过了西凉军大营抄小路直奔扶风而去,这条路一般人是不知道的,更别说夜晚出行了,而张绣经常出没于长安与扶风之间对这条小路再熟悉不过了,张绣快马加鞭、马不停蹄的向扶风赶去,无人察觉、无人知晓,很快便到了扶风城下,却见城门紧闭已经限制进出了,他找到守门卫士,贿赂以银两,让他通报高翔称自己有要事找他。
高翔闻听是张绣到,谓手下道:“带他来见我!”
手下带着张绣进了扶风城,张绣来到了高翔府上二人寒暄毕,高翔道:“贤弟深夜造访不知有何贵干啊?”
张绣道:“我有要事找仁兄商量啊!”
“哦?什么事?”高翔惊讶道。
张绣将前番之事向高翔一一俱道来,高翔闻后不悦道:“现如今你我二人两军阵前各为其主,如此做岂不是让我卖主求荣么?”
张绣道:“仁兄此言差矣!吾这么做非但不是害兄台而恰恰是为兄台日后的飞黄腾达考虑啊!”
高翔闻听这话,顿时眼睛发亮道:“贤弟此话怎讲?”
张绣继续道:“你我从小一起长大,对于仁兄你我是最了解不过了,高官厚禄、飞黄腾达才是你老兄最大的追求,得说这么多年你奋斗的不简单了,荣登了西凉的郡守正五品的官员,听说前番你又晋升了一级,得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你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不知仁兄你想过没有以你的才华置身西凉能有多大的发展余地呢?西凉弹丸之地能给予你多大的施展空间呢?且不说西凉如何的偏远,就说你前番争一个区区的凉州郡守都没能争的过一个副将,难道这样的境地不是我说话不好听仁兄你又能发展到哪去呢?现在公主和那个秦易对你的印象都不是很好,马腾在西凉说话的余地也越来越小,仁兄啊?难道你的仕途就此画上句话了不成?”
张绣这一番话说的高翔不禁在府上踱起步来,是啊!自己已经年近四旬的人了在西凉混下去能有什么前途呢?而且现在和上头的关系已经闹崩,马腾也已经上了年纪,再过些年谁又能罩着自己呢?自己的地位又能提升多少呢?如果将来再将自己发配,他该怎么办呢?曾经他屈居酒泉那么多年没有提升,本来以为可以赴任凉州郡守了可谁想不经意就得罪了上面的主子,地位差点不保,这次东征又让自己把守这扶风,还是马腾力荐的结果,高翔一边踱着步子一边想着............
这时张绣又道:“当朝太师董卓董大人把持朝纲,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威服,占据都城长安,早晚必成大业,现在的太师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天下的正统,无论是人、财、物都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不但兵多将广更兼良臣谋士,跟了董太师打天下,前途一片光明,而且董太师十分爱惜人才,具有容才之量,网络各路英雄豪杰尤其像仁兄这样的人才,如果仁兄投靠了董太师,事成之后太师愿许以正三品的武官,不但封侯袭爵还要委以重任,这是一点小小的意思也可以说是见面礼!”言罢,拿出了一宝盒,高翔接过宝盒一看,顿时震惊了:却见一盒的金珠以及贵重的各种首饰。张绣见他有些动心再次搬出了一只箱子,高翔打开一看再次惊到:却见一箱子的黄尽发出金灿灿的光芒,煞是耀眼。
张绣继续道:“这些金珠以及这一万两黄金是董太师的一点小意思还望仁兄笑纳不曾敬意!”
高翔哆哆嗦嗦的接过这些东西,心想: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也未曾见过如此的财物啊!看来西部任职与都城比起来真是差距啊!如此这般厚待自己还有什么迟疑的呢?
想到这高翔一锤桌子道:“大丈夫一不做二不休这个买卖我干了!”